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,是公民的第二個“身份證”,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。泛指待人處事真誠、老實、講信用,一諾千金等等。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: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,尊重事實,實事求是;二是指信守承諾。
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之一,誠實守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,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,強化教育引導、實踐養成、制度保障,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、精神文明創建、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,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,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。”堅持全民行動、干部帶頭,從家庭做起,從娃娃抓起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范,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,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。
“誠”字首見于《尚書》,但作為實詞使用,卻最早見于《左傳》:“明允篤誠”,疏云:“誠者,實也。”又見于《易·文言》:“閑邪存其誠”“修辭立其誠”,疏云:“誠謂誠實”?!抖Y記·大學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。”古往今來,先賢都很重視人的內在品格——誠,孔子認為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孟子提出“誠者,天之道也;思誠者,人之道也。”荀子指出“君子養心,莫善于誠。”李大釗認為“我們應該順其自然,立在真實上,求得人生的光明,不可陷入勉強、虛偽的境界,把真正人生都歸幻滅。”鄧小平也樸實地指出“少說空話,多做工作,扎扎實實,埋頭苦干。”
人之誠信,在立世,在明道。
荀子說,“養心莫善于誠”,那么,正行莫善于信。
誠信為人,就是在養自我清潔之心、正自身坦蕩之行;
誠信對人,就是在養天地浩然之氣、正道義永存之風。
廈門火炬園火炬路56-58號火炬廣場南三樓315